每次考试过后,成绩往往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绕不开的话题。比起卷面分数,孩子是否掌握了知识、是否有学习方法和兴趣更为重要。作为家长,如何有效谈论成绩才能激励孩子不断进步,又不至于给他们带来过大压力呢?本期“勤雅” 家庭教育工作室云课堂让我们来聊聊如何进行考后心理调适?与孩子一起,再出发。 一、关注自己,处理好自身情绪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基础,“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因此,家长应觉察自己的情绪,当发现自己处于不良情绪状态时,可以暂时离开,通过转移注意等方式让情绪平稳下来,切忌在情绪爆发时处理问题。 家长应信任并尊重孩子,以诚相待,把握“先平静、再沟通”的原则,把话语权交给孩子,多倾听,多让孩子说。当因为孩子考后综合症、总是玩手机等行为出现矛盾时,把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的家长一定会对孩子更有耐心和包容心,平和地与孩子沟通,也更易于矛盾的解决。 二、关注孩子,善用考后“黄金五问”

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不要过分强调成绩,而是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面对挫折,给予鼓励和引导。 在和孩子讨论考试成绩时,采用一种开放和尊重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01你对这次成绩的满意度打几分? 首先可以问孩子:“你对自己的成绩满意吗?”或者“你给自己的表现打几分?”。而不是先表达家长自己是否满意,因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应该关注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让孩子体验考试带给父母的感受。 考试成绩不仅是对知识掌握的一种反馈,也是孩子对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的一次检验。 当我们问孩子“你对这次考试成绩的满意度打几分”时,实际上是在引导孩子开启内心的对话,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估和反思。 02那你打算怎么庆祝呢? 如果孩子感觉满意,就问问孩子:“你打算怎么庆祝”,而不是“我要奖励你”。因为庆祝是孩子体验到自我满足感后与他人分享快乐,而奖励意味着家长比孩子更有能力,高高在上地评价他,抹杀了孩子的自我满足感。 如果孩子感觉不满意,家长则需要表现出共情和理解,如“看得出来,你很不开心?”“很遗憾你这次考得不满意”,这样的表达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减轻他们的负面情。唠叨说教如“我就说你平时得多用功”只会让孩子感到更加沮丧和无力。 03如果你需要帮助,找我就行 在孩子的学习旅程中,遇到挑战和困难在所难免。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不仅是监督和指导,更重要的是成为他们的支持者和依靠。 通过简单的一句“如果你需要帮助,找我就行”,向孩子传递出无条件的支持和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始终是他最可靠的伙伴,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家永远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这种保障可以大大增强孩子面对学习挑战时的信心和安全感。 04你做得好的地方都有哪些呢?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父母需要时不时地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不仅能帮助孩子强化成功的经验,还能激励他们在面对挑战时展现出更大的韧性和自信。 05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变得更好呢? 自我反思是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这种提问方式,促进自我反思,既能让孩子认识和接纳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引导他们以一种积极方式寻找成长和改进的空间。 家长可以首先肯定孩子的努力和到目前为止的成就,再引导他们思考可以改进的地方。这种“正面——改进”模式可以减少孩子实际感受到的压力。 三、营造支持理解的家庭环境

01提供情绪支持 无论孩子考试成绩如何,家长都应给予无条件的爱与支持。不是将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而是关注他们的努力过程、学习态度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不要简单地和其他孩子比成绩,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 02开展共同活动 安排一些家庭活动,如户外运动、看电影、共进晚餐等,作为孩子学习之余的放松时刻。这些活动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帮助孩子暂时脱离学习压力,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回归学习。 03重视角色示范 家长自身的态度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如积极面对挑战、持续学习、保持乐观等,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看到,即使成年人也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重要的是如何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 在孩子的成长轨迹里,考试不过是短暂的节点,而亲子间的沟通质量却持续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有效的亲子沟通,是帮助孩子应对考试压力、汲取学习动力的有力支撑。身为家长,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角色。我们应多从关心孩子学习过程、心理感受的角度出发,用温和的语气、包容的态度去倾听他们的想法,用切实可行的建议和鼓励,为孩子指引前行的方向。让孩子们勇敢面对每一次考试挑战,积累经验、收获成长,最终凭借自身的努力,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来源 |常初家校共育天地。(声明:“江苏省常州市勤业中学”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