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星河里,传统诗词是一颗耀眼明珠,承载千年的情思与智慧。为让更多学生感受其魅力,掌握创作技巧,3月7日,我校特邀丁香诗社副社长、“常州吟诵”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资深语文教师顾勤元老师,为七年级学生开展“传统诗词创作入门”讲座。

讲座上,顾老师从诗词起源讲起,梳理其发展脉络,重点讲解了格律、押韵、对仗等创作技巧,列举大量名家诗词帮助理解。分享创作心得时,他强调诗词源于生活,鼓励大家观察生活、融入真情,多读经典、大胆创作。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踊跃参与互动。有的学生背诵经典诗词,有的学生进行对仗创作,现场氛围轻松又活跃。

顾勤元老师此次的传统诗词创作入门讲座,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相信在顾老师的引领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传统诗词的世界,感受其独特魅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诗词作品,让传统诗词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学生感悟: 今天我听了一场关于中国传统诗词的讲座,主题是词的押韵和对称。老师讲得特别生动,让我觉得诗词好神奇。押韵就像是给诗词加上了美妙的旋律,读起来很顺口,就像唱歌一样,让人忍不住多读几遍。对称就更有趣了,上下句对得整整齐齐,就像一面镜子,两边照出来一样美。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读起来既整齐又好看。我以前觉得诗词很难懂,但听完讲座后,我发现它其实很有趣。以后我一定要多读诗词,感受它的美,说不定我还能自己写几首呢!——七(1)班 王静琳 参加此次顾勤元老师的传统诗词创作讲座,我收获颇丰。原本晦涩的格律、押韵知识,经老师讲解变得简单易懂。那些经典诗词案例,让我看到古人的浪漫与智慧。我学会从生活找灵感,以后会多读多写,努力在诗词里表达内心、传承文化。——七(2)班 朱涵昱 参加学校组织的此次讲座,我受益匪浅。讲座中,老师介绍了常州吟诵的历史渊源,从古代文人雅趣到如今的非遗传承,让我大开眼界。老师还传授了独特的吟诵调式,平声舒缓、仄声短促,韵味十足。我这才明白,原来吟诵能如此生动地展现诗词的节奏与情感。这次讲座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点燃了我对常州吟诵这一文化瑰宝的热爱,期待深入学习。——七(3)班 徐雅妮 听完《传统诗词创作入门》讲座,我深感诗词创作并非遥不可及。讲座打破了我对格律平仄的畏惧,让我明白诗词之美,在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生活处处有诗意,一花一木皆可入诗。创作诗词,是唤醒心中那份对美的感知,是用文字记录生活的感动。这堂讲座,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典美学的大门,也让我对生活多了一份诗意的期待。——七(4)班 张郅苒 听完《传统诗词创作入门》讲座,收获颇丰。老师从诗词格律讲起,用生动例子阐释平仄、押韵规则,让晦涩知识变得易懂。不仅如此,老师还通过展示经典诗词,分享创作技巧,如立意构思、意向运用等,剖析传统诗词的精妙之处。这场讲座为我推开诗词创作大门,燃起我对传统诗词的热爱,激励我在写作路上不断探索。——七(5)班 韦昕辰 周五学校举行了关于诗词创作的勤中公开课,对于我们来说,真是一次奇妙的文化溯源。当那些古老诗词从唇齿间流出,平仄韵律里,我触摸到千年前文人墨客的情思。在吟诵中,我仿若走进陶渊明的田园,感受那份悠然;又似站在赤壁古战场,体悟苏轼的豪迈与豁达。这不仅是声音的艺术,更是心灵与经典跨越时空的对话。它让经典不再束之高阁,以鲜活姿态融入生活,也让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愈发深沉,渴望在这音韵长河中继续探寻。——七(6)班 孙宇成 今天勤中公开课的主题是古诗这类的经典文学。讲课的老师先是迅速地做了自我介绍,便直奔主题,在大屏慕上显出多首经典古诗词,并让会这些古诗词的同学举手背诵,大家不约而同的全都举起了手。老师这次的教学非常有意思,古诗以“唱歌”的形式说出来,非常的独特,大家听的非常入迷,我也沉浸在了其中,很快下课的铃声响起,我们都好舍不得离开!漫步于诗词的长廊,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着他们笔下的悲欢离合,体味着那个时代独有的韵味与情怀。唐诗宋词,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七(7)班 赵子阳 参与这场常州吟诵讲座,于我而言是一次打破常规认知的新奇体验。讲座里,老师不仅分享了地道的常州方言发音,还讲解了如何运用独特的方言腔调吟诵经典诗词。当古老的诗词碰上充满烟火气的常州方言,瞬间碰撞出别样的火花,让诗词有了更鲜活的生命力。这场讲座不仅是一场听觉盛宴,更是对地域文化传承的深度唤醒,让我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的归属感。——七(8)班 孙莹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总是在忙碌中迷失,忘记了停下脚步,去感受那些古老文字的魅力。或许,我们应该在闲暇之时,捧起一本诗集,像顾老师那样轻声吟诵,让自己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去触摸古人留下的痕迹。只有细细品味,才能真正领略到古诗文中那无穷无尽的韵味,让心灵在这诗意的世界中得到滋养和升华。——七(9)班 朱馨彤 聆听这场诗词讲座,与我而言是一次受益匪浅的精神洗礼。顾老师凭借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将作诗方法剖析得鞭辟入里。从创作之初如何精确确定主题与情感,到围绕主题精心选取意象,再到依据格律体裁进行创作,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尤其是在格律方面,着重阐释了近体诗中“仄起平收”的规则,点明其在营造诗歌韵律美感中的关键作用。此外,老师还深入解读了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以及语言锤炼的诸多技巧。原本觉得晦涩复杂的写诗过程,在老师的讲解下变得有迹可循。这场讲座成功点燃了我对诗词创作的浓厚兴趣,也让我在今后欣赏诗词时有了更深刻的视角,能够品味到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韵律之美与情感张力。——七(10)班 邵欣竺 (文:王婷/编辑:李立辉/审核:学工部、党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