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促进青年教师学科思想与教学实践融合,深入研读新课标,我校于2023年5月9日下午开展勤进成长营第十四期活动,各学科小组以本学期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指导理论结合实践深入浅出地进行研讨。 语文组

语文组各位老师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分享了自己读完新课标解析后的感悟,陶莹老师分享了她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和实践,她通过“君子之风”这一核心主题来串联了第四单元的内容,设计了任务与活动,将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史丹老师也结合之前大单元教学实践的经验分享她的学习感悟;王一诺老师结合九年级模考试卷谈目前学业质量评价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毛鑫渭老师则是提出了她在研究新课标和在听课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和思考;岳雪冰老师则结合在新课标解析中所学习到的一些案例,提出她在教学活动实施上的一些困惑。 数学组

给不同的学生数学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数学运算的灵活性。数学运算的方法和途径往往不是唯一的,方法的选择不仅影响运算的正确率,还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强调通性通法的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机会来表达他们自己的解法和思路,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路径。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不同方向的转化,灵活自如地调用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等解决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运算,最终选择适合自己认知特点的方法来实施运算。这对于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灵活性以及数学观都有着一定的提升作用。 在课程标准中,一个主题分为若干单元,那么如何进行基于主题的单元内容确定呢?指向知识点的教学特征是围绕知识点组织单元教学,关键是数学思想方法,要建立可观的“结构”。 教学方式要体现数学学科育人。不仅要关注“教什么”,也要关注“为何教”,处理好知识与价值的关系,教师不仅要讲清楚数学的基本原理,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这些知识。我们不光要关注“教什么”和“怎么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根据内容和学生情况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更要关注“为何教”,即教学的背景、目标和价值等问题,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愿望,希望学生从“让我学”的状态转向“我要学”的状态。 英语组

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审视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将不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恰当地使用外语,而是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品格与美德、行为习惯、价值观念,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解决问题、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做一位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人。将这样的培养目标和内容融合到我们今后的外语教学中,就需要我们重新认识语言教育的价值,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扩展外语教师知识结构,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 我们要合理使用教材,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适量且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者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改变英语教学方法,渗透情感教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寓教于乐。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他评与自评,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 物理组

物理新课标强调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关注学生应对处理科学知识的探究方法与探究精神,科学技术与物理知识日新月异,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发散思维以及钻研精神有了更高要求。根据新课标指示,要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把握“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五个一级主题,侧重点从知识的难度向学科的实践性与基础性转移,将科学探究纳入物理课程的核心素养体系中。 综合组

信息组李立辉老师结合新课标的三个转变:知识教育转变成了素养教育、从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转变成以学生为本的体验性、从代码编写转变为算法思想,对《图片处理》一章节进行了整体的单元教学设计。生物组马振鸿老师结合自身开设公开课的经历,总结出从科学探究到探究实践的变化分别是科学态度、健康意识、社会责任循序渐进的关系。音乐组汤紫珵老师从新课标学习到:音符是记录音乐的符号,曲式调性是建构音乐的手段,声音也只是音乐的载体,而音乐的真正源泉是人和他的文化。音乐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新实践、文化理解。 体育组

以排球大单元教学为例 教学内容: 1.专项理论知识,比赛基本规则。 2.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准备姿势与移动,传、垫、扣、发球。 3.技战术运用:中一二进攻。 4.体能练习:36米移动,看手势移动,纵跳摸高。 5.教学比赛:分组循环对抗性比赛。 6.规则与裁判方法 7.观赏与评价:观看校内联赛,通过网络观看高水平排球比赛。针对比赛中的相互配合进行评价。 各组老师深入研读新课标,精准把握教学新方向,结合课堂实际,把握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出鞭辟入里的教学见解。相信在新课标的引领之下,全体教师定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文:各小组记录员、左 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