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9、20日,“北京市育英学校教育故事分享会暨全国中小学学校文化与办学特色经验交流会”在北京育英学校成功举办。来自全国15个省市,五百多名教育同仁参加了本次大会。在陈英校长的带领下,常州市勤业中学一行四人走进了这一所角角落落都有教育故事的学校。

19日上午北京市育英学校于会祥校长做了题为“什么是学校?”的专题报告。报告中于校长所谈到的“学校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学校是学生寻找同伴的地方;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实践基地……”等观点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认同,育英学校的办学故事给与会代表带来了启迪,并引发了大家的深度思考。赵春荣副校长以“管理就是学校做事的方式”为题,向与会来宾分享了学校管理故事,使参会代表了解了育英学校飞速发展背后的“学校文化”。 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敏勤教授由点到面,解构了育英学校六年来惊人的变化。尤其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让学校成为学生放学后不愿意回家的地方”、学校校风“静静挂在枝头的桃子”的深入解读,让与会者深切感受到,正是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故事背后的教育理念,支撑起育校的今天。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文化,全体代表分为20个小组,进行校园文化观摩,江山社稷广场、西翠国学书院、水吧、墨韵阁、和乐园、校史馆、校园农场、班级文化建设墙、英雄路、教育教学服务中心、校友广场……处处都是拍照的身影和细心倾听、用心沟通的场景。 19日下午的活动分为小初高课堂观摩、故事分享两部分。我们分别走进育英学校的语文、数学、体育课堂,近距离感受课堂中的育人模式与课程建设。随后,分别参与了文化建设故事沙龙、课程建设故事沙龙、教师成长故事沙龙三个分论坛,全方位、多角度了解育英学校的研究成果。在教师成长故事沙龙中,博士生朱盈梅老师的识字课堂让我们了解到一位主动改变、主动发展,耐心、细心、精心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朱老师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补充甲骨文知识,不仅让孩子们对枯燥的识字充满了兴趣,更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汉字的来源,给孩子们种下了热爱祖国文字的种子。

20日,大会交流由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敏勤教授主持。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的韩福友、天津市东堤头中学的赵良珍、河南省郑州市木子联大外国语小学的李忠善等14所学校代表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与会者更深切地感受到“为教育情到深处,让幸福落到实处”。 教育需要情怀,教育需要唤醒,教育需要温度,教育需要智慧。在这人间最美的四月天,教育同仁们齐聚育英,聆听动人的故事,觅得更多的光亮,开启一场场最美的邂逅。(文、图:戴奕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