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每天催孩子学习、写作业,吼也吼了,骂也骂了,可孩子还是老样子,该磨蹭磨蹭,该偷懒偷懒。其实啊,教育孩子就像养花,光靠不停地浇水施肥可不行,得让花自己想长,这股“想长”的劲儿,就是孩子的内驱力。怎么唤醒这股劲儿呢?很简单——学会好好夸孩子! 一、夸孩子,要夸到心坎里 别只看结果,要看孩子付出的努力。比如孩子学跳绳,从跳一个就摔倒,到能连续跳十个。别只说“跳得真多”,试试这么说:“这几天你天天早起练习,摔倒了也马上爬起来,这份坚持太厉害了!”当孩子知道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被看见,就会觉得“我能行”,下次还想更努力。 二、夸过程,别只夸结果 孩子练琴时,“你弹得真好!”在结果的表面;而“妈妈注意到你今天反复练习这个小节,虽然枯燥,但你咬牙坚持下来了”,却共情了孩子练习的艰辛,肯定了他们的毅力。这样的反馈,如同明镜,让孩子明白:比起完美,自己的坚持才最珍贵。心理学实验数据印证:接受过程共情的孩子,抗挫折能力能提升60%,这份力量,将支撑他们勇敢面对未来的风雨。 三、夸努力,别夸天赋 当孩子考试取得进步,“你真聪明!”将成功简单归于天赋;而“这次考试前,你主动整理错题本,还画了思维导图,这些方法都是你自己探索出来的,对吗?”则把成就感实实在在地还给孩子。当父母细致描述孩子努力的策略,他们会在心底升起强烈的自我认同:原来我有能力掌控自己的成长,这份自信,是他们不断前行的底气。 四、夸得越具体,效果越好 孩子帮忙做家务,一句“你真懂事!”太过模糊;而“你今天把妹妹的玩具按颜色分类放好,还擦了柜子,这样下次找玩具就更方便了”,不仅点明具体行为,还阐述了行为带来的积极影响。这种反馈,就像为孩子安装了一台“进步导航仪”,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小行动,都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从而更有动力去创造价值。 五、夸奖里藏着“小期待” 当孩子主动早起,一句“这周你有三天自己定闹钟起床,这种自我管理的感觉怎么样?” 比起“继续保持”的命令,这样的提问,既认可了过去的努力,又引导孩子关注内在感受,更暗示了未来的无限可能。就像将期待的种子轻轻放入孩子手心,让他们在自我觉察中,主动向阳生长。 六、孩子“犯错”时,更要会夸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免不了犯错。在这个时候,家长先别着急上火,给自己的情绪按下暂停键。家长们要记住,孩子犯错的时候,咱们的态度可比错误本身重要得多。用夸奖和有用的建议代替批评,孩子就不会害怕犯错,反而能从这些小错误里学到东西,慢慢长大。 每个孩子都像一颗小种子,他们心里都藏着向上生长的力量。我们要做的,不是逼着他们长大,而是用夸奖当阳光,用理解当雨露,让孩子从心底觉得“我想变得更好”。下次和孩子相处时,不妨多蹲下来,用眼睛看看他们的努力,用嘴巴说出真诚的夸奖,你会发现,孩子的小宇宙一旦被点燃,成长的速度会让你惊喜!
|